“如尋舍利及絲發,未識文殊與世尊”,這是清乾隆皇帝盛贊五臺山文殊菩薩道場的絕句。

五臺山銅章正面為文殊菩薩手執如意,馭坐騎青獅狻猊,背景為八吉祥佛教器物紋樣的寶座。文殊頭戴天冠,瑞相慈祥;青獅昂首闊口,氣勢雄壯。以文殊善相與青獅威吼,彰顯恩威尊崇,啟迪迷眾智慧。
銅章背面為文殊手持慧劍斬斷眾生煩怨。背景為五臺山大白塔。寺廟殿院,氣魄雄曠;禪堂僧舍,香火繚繞。宛如“鐘鳴千嶂外,人語九霄中”之仙境。
正面圖案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文殊菩薩,其為釋迦牟尼佛的左肋侍菩薩,是聰明與智慧的代表。因德才超群,居菩薩之首,故有法王子之稱。文殊菩薩手持如意,乘坐獅子坐騎,以獅吼威風震懾魔怨,象征行善聚德,修福修慧,表示智慧威猛無比、所向披靡。并襯以古典吉祥紋飾,象征菩薩佛光普照,恩澤四方。背面圖案為五臺山標志性建筑釋迦牟尼舍利塔,俗稱大白塔,塔身拔地而起凌空高聳,在五臺山群寺簇擁之下頗為壯觀。此外,雕刻文殊菩薩的寶器“智慧寶劍”,智慧之利劍表示能斬斷種種蠢癡,智慧犀利如劍,是智慧與慈悲的象征。
五臺山銅章集佛教、建筑及人文景觀藝術大成,完美再現了世界文化遺產、中國佛教名山的東方宗教文明,具有深刻的思想、信仰及藝術內涵,極具收藏品鑒價值。
正面是佛,背面是像,五臺山銅章集佛教、建筑及人文景觀藝術大成,完美再現了世界文化遺產、中國佛教名山的東方宗教文明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