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: “互聯網+”將成常態,每一個社會及商業階段都有一個常態以及發展趨勢。“互聯網+”提出之前的常態是千萬企業需要轉型升級的大背景,接下來一段時間,“互聯網+”在宏觀方面會有十個大的發展趨勢。

關于我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問題,無論是從戰略、態勢,還是前沿發展等眾多方面,人們的研究不少,也發表了眾多不同層面的討論意見,可以說,這些研究與意見,對于提升人們對文化產業的發展,進一步確立文化產業在我國經濟社會中的戰略地位,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。但與此同時,我們也必須看到,文化產業還是一個新的業態,在這些紛雜的研究與意見中,我們沒有現成的理論與經驗,每走一步,都需要我們去學習、去創新、去探索。同時,我們也看到,有一些帶有傾向性的認識或者是實踐,是基于對文化產業發展的內在規律認識不清、把握不準的情況下做出的,由此也導致了一些認識上的偏差,甚或是認識或實踐上的一些誤導,需要我們進一步地厘清、糾偏與深入地研究推動。
現在我們越來越多的人都在談“互聯網+”、“文化+”,甚至在談從“互聯網+”到“文化+”,但是如何來理解與把握“互聯網+”與“文化+”?這既是一個理論前沿問題,又是一個前沿實踐問題。要理解“互聯網+”,要重點關注下面三個方面:
1.互聯網經濟發展迅速,其規模與影響提升快,已在現有的經濟結構中占有的份額快速提升,這是基礎。
2.互聯網正在快速、有力地改變著現有產業經濟的發展業態與發展趨勢,并催生出大量的新生業態。可以說互聯網已經成為新的產業經濟發展的一個基礎,這是根本。
3.互聯網是一種機制,它在改變人們的生活及生存方式的同時,正在成為社會經濟資源配置的一種重要機制,而這種機制的存在又決定互聯網對社會經濟發展的更為深刻的變化,這是關鍵。同樣“文化+”,也同樣要關注以下四個方面:1.文化資源與文化產業的發展,已經成為現代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,并且是最活躍、最具競爭力的組成部分。2.文化資源、文化創意及文化產業是目前我們看到的最具融合能力的產業要素,它不僅融合產生新的業態,更為重要的是,它與傳統產業發展融合的潛力巨大,產業整合能力較強。3.文化因素已越來越成為各種消費的重要組成部分,甚至可以說是文化消費或因素正在引領新一輪消費轉型的到來。同時,文化消費也已經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路徑與組成部分。4.“文化+”讓文化的多元化、多極化的生態化生存問題,上升為一個產業問題。從內容生產、產業組織與體系、傳播與消費等,產業發展的拉動已成為重要動力之一。
無論是“互聯網+”還是“文化+” ,都不是一些抽象的概念,更不能等同于一些讓人眼花繚亂的新業態、新現象。事實上,“互聯網+”與“文化+”代表的是一種趨勢,一個產業趨勢、一種新機制的作用趨勢,一種對資源發現與整合的趨勢。把其概括為文化產業發展的戰略主線。概括地講,主要有三個大的方面:1.資源的整合、挖掘與價值發現、價值實現,即就是要實現文化資源的資產化、產權化、金融化及證券化(大眾化)的過程。2.資源配置的手段:市場機制、互聯網+到“市場+互聯網”融合機制。3.產業融合創新,新業態發展,產業鏈的完善與全球化整合,即就是依托產業鏈的重塑,在全球平臺上去配置與整合資源。我們要尋找一條主線,這條主線就是資源資產化、金融化、證券化(大眾化),要實現資源資產化、金融化、證券化(大眾化)有兩條路徑,一個是要搭建文化資源資產化、金融化的綜合服務支撐平臺,另外要積極推進“平臺化+互聯網”這一戰略來實現產業與市場的大眾化。 |